对于各种创新型的小公司来说,蚊子再小也是肉。
在艰难寻找潜力市场的时候,FPGA的技术重要性,就掩盖了商业投资上的弱点,使得FPGA一直是在被这种小公司,进行技术推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对于那些大公司而言,早期的FPGA实在是一个很鸡肋的产品,无法产生他们期望的巨额回报,自然就没有意愿,在这个领域里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资。
这是陈兵非常乐于见到的情况,那些大公司不肯投资,英豪在早期FPGA领域,就是实力最为雄厚的一家,可以比较悠然自得的积累起足够的技术优势和壁垒。
早期的FPGA在性能上还不够突出,使得他的应用推广,其实还是有些困难的。
要直到90年代之后,FPGA越来越成熟,才会真正被业界认可和重视起来。
这对于陈兵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他与罗斯弗里曼和冯德施密特几人都已经说好了,这家专门经营FPGA的公司,会直接注册在香江。
名字就叫赛思灵,直接借用历史上的名字。而最核心的研发团队,则会在灯塔和香江两地同时设置。
这种设置的理由也非常的强大,英豪的通讯实验室,将是FPGA推出后,的第一家应用客户。
芯片从推出,到被用户真正接受,进行大规模应用,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的。
这个过程中,客户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围绕芯片的应用进行大量的开发工作。
而且,一个全新的芯片设计理念,在刚刚推出的时候,第一代产品,往往都是不成熟,不完整的。
必须经过在应用环境的实际使用后,再根据反馈,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迭代,往往要到第二代、第三代才能被用户真正接受。
对于大公司来说,这个过程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研发周期,和必要的过程。
但对于初创型的小公司,这个过程极有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分界线。
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小型的IC设计公司,没有活到产品真正成熟起来,就早早的耗光了资金,宣告了失败。
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创业IC设计公司,敢于开发全新产品的原因,实在是风险太高了,很有可能在黎明的前一刻就倒下。
他们往往更愿意去仿造市场上已经有的成熟产品,然后用更低的价格去抢占市场。
罗斯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