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但在内地,英豪不需要再长途运输,也不需要给别人加一层销售利润,竞争优势比在灯塔更强,攻势自然比在灯塔市场上更为凌厉。
这次,陈兵是下定决心,要给霓虹人一个深刻的教训,也要直接改变原本内地的历史。
原本的历史中,霓虹的电视机,一度曾经占据了内地很大一部分的高端市场,直到90年代初,内地的电视机厂商崛起,才通过价格战,逐渐的抢回了市场份额。
但仍然有很长一段时间,霓虹的电视机,被视为高端产品的代表,而国产的电视机则被视为低端产品。
自从开始改开之后,内地的电视机市场就开始了快速的爆发,内地消费者,对于电视的需求之强烈,是超乎想象的。
而伴随着这种需求爆发的,则是内地电视机产能的持续提升,其实到了现在,进入1984年,内地的电视机供应不足局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了。
经过七八年的时间,此时内地城市家庭的电视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很多大城市或沿海城市,电视机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70%。电视机普及率低的地区,主要是在贫困的农村。
没有这么高的电视普及率,内地是不可能每年搞春晚的。春晚如果只能给少数高收入的家庭看到,那可是会被很多普通家庭病诟的事情,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
只不过,这个时候,大部分家庭能够购买的起的还是黑白电视机。
内地城市电视机的普及,是从1977左右开始的,一台黑白电视的价格大概在400-500左右,而此时普通工人的收入,还在30元左右,两个人大概要一年左右的省吃简用才能买的起一台黑白电视。
黑白电视的生产难度,比彩色电视低很多,因此黑白电视机国产化的速度也比较快,短短几年间,内地出现了数百个电视的品牌,甚至很多县城都有自己的电视机生产厂。
到了1984年,内地城市的黑白电视机普及率提高了之后,其实城市居民对电视的需求,已经开始逐步升级了,在向彩色电视机的替代升级需求转化。
不过,彩电的国产化进程,比黑白电视就要缓慢了很多,事实上,内地在1977年开始引进彩管生产线,但到了82年才真正实现彩管的国产化。
原本在这个时点,彩电在内地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大家都能高价销售彩电产品,英豪是没有必要发动什么价格战的。
历史上,内地的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