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那绝对是正义到没边的战争,老百姓们也肯定是举着双手双脚来支持的。
\n
可是当时时代除了王朝高层看到了高句丽带来的威胁和风险之外,大多数的老百姓是并不知道高句丽在哪,打它又有什么用。
\n
所以,当隋炀帝一次一次的征召大军和民夫,发起对高句丽的倾国之战时,老百姓是不能理解的。
\n
而且一旦前方战事失利,又导致了极为严重的连锁反应,那么作为发起此次大战的第一责任人,隋炀帝即便是再能甩锅,这些责任还是会换一种更加严峻的方式反馈到的身上。
\n
因此,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而无果之后,不管他再做什么的奇观政绩来补救自己的名声,大隋内部的人心也都已经不行了。
\n
所以,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可想而知了,在地方上直接蹦出了十八路反王,在世家统治的阶级基础里面,也出现了很多三心二意的世家大族在阴奉阳违隋炀帝的权威和地位。
\n
而这就是没有充分民意基础的后果。
\n
而且在朱载坖的历史记忆里,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大明。
\n
当然这个历史记忆是原来时间线内的。
\n
在原来的时间线内,到了万历年间的中后期辽东女真开始崛起统一,他们的出现不吝又是一次隋唐时期的高句丽重现。
\n
若是中原王朝放任不管,任由坐大。
\n
那么谁也不敢保证,这做大之后的割据新势力,会不会起来窥伺中原之心。
\n
所以,只要是脑袋正常的统治集团,都不会允许有这样的威胁存在。
\n
因此不管是在位,是谁统治着这个庞大帝国,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出兵征讨,消灭这个可能威胁中原安定的割据势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