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初老朱在立国的时候,也深感军方的势力庞大,如果不能加以节制,早晚必生祸端。
\n
所以在经过老朱的深思熟虑之后,他将原来总管军事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成为了后来的五军都督府。
\n
五军都督府之间不分高下,皆都有各自的权利和职能。
\n
如此一来,军方就不会再出现那种一人可控全军的局面。
\n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随着皇权对勋贵将领军权的刻意控制,以及文官对武官将领们的刻意打压。
\n
渐渐的五军都督府就成了大明朝的摆设。
\n
但即便是摆设,五军都督府内依然还荣养了一大批功高难封的总兵宿将,让他们在五军都督府里担任一个都督同知或都督佥事的官职,让他们不再能像开国之时的将领那样无限的刷军功,搏勋爵。
\n
可以说在这样的刻意压制之下,有明一代在中晚期的时候,能叫出名字的大将是少之又少,哪怕后世闻名的戚继光等将领,他们实际上的上限,也是非常有限的,根本就够不到晋位封爵的点。
\n
即便是万历时期冒出来了“二百年边功最盛”的李成梁,他不过也是靠着朝廷军纪废弛,朝廷没有能力再调用其他可用武将的情况下,以养寇自重的方式才支棱起来的。
\n
但是这种方式刷起来的军功名望,总归还是有些虚的。
\n
所以,即便是有“满清之父”外号的李成梁,在整个大明军队体系里面,他的影响力也是非常一般的,他想要坐稳自己的位置,还要态度谦卑,宛如一个小媳妇一般,低声下气的去行贿京官大学士,才能坐稳辽东总兵之位。
\n
要不然,他凭什么镇守辽东三十年?
\n
而且从朝廷的角度和利益厨房,怎么会允许一个总兵在一个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