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他本人是不足为虑的,至于范蠡、文种这两个楚国落难之人,虽有些才能,但说到底他们投奔勾践不过就是为了名利,他们吴国也可以用高官厚禄诱惑之。
唯有王浩,他们一直看不透这少年的为人,按说他们已经通过小道消息,大意是说:勾践派人联合吴国暗算越国右司马王浩,使他们对后者归越的行踪一清二楚,才埋伏重兵在彭蠡水泽。
王浩死里逃生回到会稽,期间勾践连问都不问,而王浩整日都待在家里,不过问越国朝堂之事。
吴国的密探还了解到:勾践的王后与妹夫王浩不清不楚,导致勾践与王浩君臣矛盾加剧,越国风雨飘摇。
然而,以伍子胥、孙武的谨慎持重,依旧对此表示怀疑,以勾践的为人倒确实会如此,而王浩却不一定了。
他很清楚,一旦自己与勾践翻脸,太后北子与长公主姒瑾母女如何自处?以王浩的为人必定会顾及到自己女人的难处。
再者,与如日中天的吴国相比,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越国都处于劣势。一旦君臣闹翻,吴国趁机攻打越国,后者必然一败涂地,王浩不会看不到这点。
因此,伍、孙两人认为王浩与勾践君臣闹翻,这可能是王浩有意为之,可能是一个局。
“哎,大王执意伐越,吾等徒呼奈何?”伍子胥心中暗叹道。
“目下,伐越之事恐避无可避,既如此,吾等亦只好默许之!”孙武看了一眼忧心忡忡的老友伍子胥,微微点头。
见他们都不说话,阖闾脸上有些不悦,感觉自己貌似在唱独角戏一般,有些难堪。他抬头往大殿上的人群望去,看到了那张贱笑谄媚的臭脸,以眼神示意伯嚭开口说话。
太宰伯嚭并不想和王浩在战场上相遇,可阖闾执意伐越,他不能不捧这个哏。他如丧家之犬一般从楚国逃到吴国,历经千辛万苦才混到了吴国太宰的宝座。
这一切都是吴王阖闾赐给的,违逆了他的意志,轻则被“穿小鞋”,重则被“咔嚓”掉人头。
想到这里,他立即满脸谄媚地出班,躬身一礼道:“启禀大王,勾践小儿人品卑劣,越国百姓苦其久矣。而今,大王携兵南下,解救越国万民于水火,乃替天行道之举也。下臣愿随大王一道南下,为大王效犬马之劳也。”
没办法,自古至今有些人脸皮堪比城墙,擅长吃“忠君爱国”这碗“舔狗奴才饭”,“主人”给根“肉骨头”,他们便替主子摇旗呐喊,媚上欺下,至于做人的底线,那哪有实实在在的好处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