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永乐十六年。
朱瞻基显然这段时间做了不少功课:“据史书记载,当时群臣上书将宋皇后入皇陵并按照政策规矩守丧,被宋太宗以大宋内忧外患推辞掉了。”
朱棣满眼的不屑:“都知道?檬遣徽?鄙衔涣耍?拐谡谘谘凇
“既然自称自己是正统,那就有点胸怀,不让皇嫂入皇陵就罢了,可能当时局势确实困难,可后来两个侄子一个弟弟接连出了变故,你又如何解释?”
“难怪史书都要写,是个人都知道!这种人与吾共为太宗实属丢人!”
【赵光义也知道人们怀疑他,他当然准备了应对之法——金匮之盟。】
【说来也巧,当初他和赵普在朝廷上各种明争暗斗,可后来赵普却为他提出了金匮之盟。】
【那金匮之盟是干什么的呢?能解决几位皇子相继离世的问题,这与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有关。】
【建隆二年,杜太后久病难医,临终前赵匡胤和赵光义召入宫中,同时让赵普为证,告赵匡胤“国不可无长君”,要求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并让赵普记录在案,后被放入金匮(即金柜)中。】
【此事也是被记录在正史的,有不小的可信度,后来皇位由兄长传给弟弟也成了一段佳话。】
【可关于这个约定还有一个版本,赵光义继位后应传位于他的侄子赵德昭。】
——
宋朝。
赵德昭不解的发问:“父皇,这金匮之盟是真是假?”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