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408章 儒学与佛学
\n
这里搭建了若干帐篷,几十名贵族子弟正在灯笼上写吉祥语,然后把灯笼发放给百姓。
\n
此情此景,不禁让尉窈忆起平城发放灯笼的旧事,当时她领的灯笼上,画有椒树和粮仓,元茂领的灯笼画是豹兽衔枣枝,一晃几年过去了,境物迁移,幸好他们还在一起。
\n
当然了,尉窈来此非为回忆过往,于国子学遗址发放灯笼的善举是她提出的,目的是引文学名士的注意,只有关注国学营缮的名儒、大臣多了,才能就此事进行廷议。
\n
苟主簿在她的办法上再添好主意,每隔半个时辰,由三十名年少儒生面向皇宫阊阖门高耸的双阙,大声唱《子衿》诗,学子们再在诗句间齐声叹息,令路人情不自禁驻足徘徊。
\n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唉……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挑兮达兮,唉,在城阙兮……”
\n
人有了好奇心便会询问诗意,了解了诗意便会思索。
\n
这首诗按《序》之解,是讽刺郑国学校荒废,令青衿之子不得不弃学离去。
\n
如今洛阳学子期盼大风把歌声送远,让皇宫里的天子听见,让铜驼街过往的朝臣听见,理解他们崇尚学业,不愿荒废大好时光的心愿。
\n
孙惠蔚闻歌声走来,尉窈先向对方揖礼:“拜谒夫子。”
\n
对方教过她学问,因此每次相见,尉窈都先行礼,从不以官职论尊卑。
\n
二人沿稍微安静的地方走,孙惠蔚感慨:“兴建学校是治国之本啊。呵呵,司州署采取此善举方式,是你的主意吧?”
\n
“是。陛下决定在城南再建一皇家寺院,朝廷举措往往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