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这些事情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即使他们对这些国家和人物大多一知半解。
\n
“好了,差不多就是这些,愿万能的主保佑罗马,保佑吾皇。”
\n
教士收起《每日纪闻》,亲吻着胸前的十字架。
\n
“接下来,你们如果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可以向我提出,我会精简并汇总起来,提交给上级教士和本地议员。”
\n
农民们又开始踊跃议论起来,无非就是粮食收购价格太低,工具牲畜价格太高,城乡差距太过明显,市民看不起农民之类的事。
\n
“神父,与帝国主流政策不相符合的意见也能说吗?”
\n
村里的酒馆主提出了疑问,他家境富裕,曾去过不少地方,见过不少事情。
\n
“当然可以,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
\n
教士点点头。
\n
“如果你去过君士坦丁堡,可以很惊讶地发现,抱怨政府与皇帝的市民随处可见,尽管不少市民的生活已经比我们村最大的地主都要好。”
\n
听到这里,站在远处的赫里斯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
\n
四年前,当他初次前往君士坦丁堡参加考试时,也被这种现象震惊了很久,君士坦丁堡的市民在酒馆中抱怨着皇帝对外族人的态度实在太好,抱怨着皇帝为资本家授予了太多权力,抱怨着君士坦丁堡的物价实在太高,调侃地说伊萨克皇帝是罗斯人和突厥人的皇帝,说查士丁尼是哥萨克人和切尔克斯人的可汗。
\n
当然,赫里斯后来也渐渐明白,其实,君士坦丁堡人的民族意识是最浓厚的,他们对这个国家和为这个国家带来兴盛的皇帝也最为忠诚,抱怨归抱怨,在大是大非上却从不含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