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一切权利,皇帝的文化监管政策十分松散,只要不太过分,一切随你自己。
\n
截止到1475年晚秋,东罗马帝国共计拥有七百八十万登记人口,超过一半被登记为希腊正教徒,在副相巴西利厄斯与教育大臣巴尔萨蒙的主持下,安纳托利亚西部的归正运动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犹豫者与心志不坚者开始改信为正教徒,死硬派的突厥穆斯林则被抓进沿海大城市的工坊里担任苦力,为数百年的血海深仇赎清罪孽。
\n
不过,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自然不可能十全十美,爱琴海两岸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大量的岗位被创造出来,大量的机会等待攫取,几乎不存在失业现象,享有最高公民权的希腊裔市民过上了过去数百年来难以想象的美好生活,“充分就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参军打仗的意愿有所降低。
\n
诚然,东罗马帝国首重军功,想要攀登到权力的巅峰就免不了走上战场,但对于现在的市民们来说,老老实实地勤奋工作就已经能过上很好的生活,正教会保护他们的权益,工坊主们不敢随意剥削他们,在文学,经济和科技上取得突破甚至还能获得爵位,功成名就的机会实在太多,没必要为了前程而九死一生。
\n
让农民参军去,让贫民参军去,让奴隶参军去,这样的声音在大城市中越来越普遍,也引起了帝国政府的注意。
\n
实际情况是,近几年来,这几类出身的士兵占比的确越来越大,市民的参军比例逐年降低,虽然暂时看不出优劣,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
\n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光凭一腔蛮勇便能克敌制胜的时代渐渐远去,军队对于士兵个人素质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市民识字率高,平均身高体重超过农民,在掌握新武器,领悟新战术,服从上级命令等方面均超过农民,绝对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
\n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帝国政府采取了两个方法,第一便是加速同化进程,同时吸引意大利人口,在根本上增加兵员基数,第二则是转变宣传方式,鼓励民族主义,宣传者们会告诉年轻人,他们参军不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民族与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