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正因如此,当这场建筑学革新的风暴从君士坦丁堡刮向欧洲后,其他国家的建筑师也可以很轻易地获得这个灵感,技术是藏不住的。
\n
以撒说完,易卜拉欣的眼神越来越亮。
\n
“陛下,钢筋怎么办?这东西应该很贵吧?”
\n
“是啊,除了军事堡垒外,我们的混凝土建筑都是不用钢筋的。”
\n
以撒说道。
\n
实际上,这个时期的欧亚文明大多具有生产钢材的能力,印度人的乌兹钢鼎鼎有名,智慧的东方人更是在汉代便具有了高炉炼铁和渗碳炼钢的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分成熟,虽然在强度上肯定不如工业化钢材,但还是可以使用。
\n
然而,这种钢材需要工匠长时间的打造,消耗的时间和精力都太多,价格高昂。
\n
在这个时代,混凝土建筑的优势就是快速且便宜,论美观还是远远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砖石结构,钢筋价格太高,这种建筑模式便很难走向大众市场。
\n
但是,除了钢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也就是竹筋混凝土和木筋混凝土。
\n
这些替代方法最早可能来源于缺乏钢铁的东瀛人,他们还专门为“竹筋混凝土”弄出了一本著作。
\n
事实证明,这种替代方法是完全具备可行性的,在东方大国的某个特殊时期,竹筋混凝土甚至成为农村建筑学的指导方针之一。
\n
当然,如果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会大大降低,无法建造高楼大厦。
\n
不过,如今的东帝国也没有建造高楼大厦的需求,使用脱水后的硬木条来代替钢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n
把诸如松木那样稳定性和防腐性都不错的木头送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