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n
马匹嘶鸣着,在春季的寒风中打着响鼻,呼出阵阵热气。
\n
绕过一道小山,登上一座高地,一座矿场映入眼帘。
\n
地上的积雪脏兮兮的,但手推车里的铜矿石却散发着财富的辉光。
\n
这里是位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厄尔士山脉,大致可以视作萨克森与波西米亚的界山,西北边是萨克森选帝侯的领地,东南边则是波西米亚王国的苏台德地区。
\n
厄尔士山区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富含铜,铁,铅,锡,金,银等各种金属,大大小小的矿场数目繁多,即使天气寒冷,工人们还是会在矿场主的威逼利诱下走进矿洞,将宝贵的矿石运上地面。
\n
当然,厄尔士山脉意为“矿山”,是16世纪之后的名字,在这个时候,这座山脉被称为波西米亚林山。
\n
波西米亚林山是德意志地区名列前茅的矿业集中区,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蒂罗尔地区不分上下。
\n
15世纪中后期,德意志地区的矿产业迎来大发展,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被运用到采矿和冶金领域,矿工们可以开采更深的矿脉,冶炼工们也能提炼出质量更好的金属锭,整个市场兴兴向荣,各种矿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n
这一场大变革不仅是技术方面的,也是制度方面的,老旧的封建枷锁被逐渐突破,矿业联合体和矿业寡头开始出现,资本和王权开始结合,极大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n
技术革命和制度革新为德意志矿业吹起了一股春风,根据乌尔里希的推测,从1460年到1470年的十年间,德意志地区的矿产总量提升了近一倍,部分地区的贵金属产量甚至翻了好几倍。
\n
这一次,乌尔里希奉命来到波西米亚林山,招募萨克森工匠,一方面为了民事,一方面为了军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