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堡的浮桥已经被拆除了,民船全部归还,木板则被用以搭建卡尔西顿新城。
\n
以撒在君士坦丁堡的亚洲部分规划出三个渡口,分别位于现代伊斯坦布尔的三座跨海大桥处,各种渡船会往返在海峡两岸,使商品和人口的流通更加便捷。
\n
目前,几万大军和更多的辅助人员聚集在这一片平原上,每一天费的金钱都是天文数字,但以撒并不心疼,他们的存在本身都将为君士坦丁堡新城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n
这么多人,总得有地方住吧?帐篷,城寨,木屋,各种基础设施……等大军离开,这些都将留给百姓。
\n
士兵们不喜欢建房子,但修筑军事防御措施可是你的天职吧?等大军离开,一座还算不错的城墙,十几座堡垒和为数众多的哨塔也将留给卡尔西顿新区的人民。
\n
你不爱干劳工的活,但作为基督徒,修建教堂无可厚非吧?等大军离开,几座崭新的木制教堂和石制教堂将留给教士,为百姓传播主的福音。
\n
以撒还准备仿照奥斯曼人的库里耶,设计出属于基督徒的建筑复合体,以教堂为中心,将学校,医院,客栈,市场和澡堂放在周围,集传教,教学和服务于一体。
\n
现在,君士坦丁堡的卡尔西顿区总共拥有将近五千人的罗马公民,一部分从安纳托利亚逃难而来,一部分是从巴尔干迁移过来,他们靠着军用帐篷和皇帝的救济度过了寒冬,正在砍伐树木,修建自己的新家园。
\n
以撒没有规定户籍制度,任何罗马公民在理论上都可以前往君士坦丁堡定居,但日渐高昂的地价和生活成本很自然地劝退了不少人,卡尔西顿百废待兴,土地不值钱,成为了不少心向首都之人的不二之选。
\n
当然,君士坦丁堡的老居民历来眼高于顶,连加拉塔人都不爱搭理,更别说暂时一穷二白的卡尔西顿人,这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以撒也没办法过多干涉。
\n
“四叔,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