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之久,而军中那些神射之人,更是不知几年才能训练出来”
\n
“而火枪则不然,寻常士卒拿到火枪,只要有人教习,最多不过半个月便可熟练使用火枪,练出一百弓手的时间,足可练出数千精熟火器的火枪手”
\n
“鞑子一族生于关外,自幼便生于马背之上,皆赖游牧射猎以为生计,就是老幼妇孺也能开弓射箭,是以鞑子军中不缺射手,神射之人也不在少数”
\n
“而我大明则不然,我大明百姓重耕织,除了将门子弟,少有人习练骑射,若欲与鞑子比较骑射,则是以短击长,万不可取”
\n
“我等大明之利在何处?我大明之利在于人口繁盛,工匠众多”
\n
“是以我大明正应大力发展火器,鞑子招一百箭手,我等便练千人万人枪手,翌日对阵,万枪齐发,就是鞑子之弓箭再利又有何用”
\n
“是以我大明之利必在火器,翌日也必然是火器之时代”
\n
朱朗眼中闪过一道精芒,身为后世之人,他当然知道未来是火器的时代,而且这个趋势会一直发展下去,不可更改
\n
是以他从没想过要在大明搞什么冷兵器方阵,火器必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n
李承志邓铭武两人看着神采奕奕的年轻王爷,心中也是不禁震动,他们也知道军中不可无火器,但却从未在这个层面思考过这个事情
\n
他们可以从成本,从训练时间这些具体的层面,来论证火器的重要性,但却没办法从敌我两国的态势消涨,来思考火器的定位
\n
这个时代信息闭塞,远不是后世的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的信息时代
\n
在此时能有这种视角的,不是类似李明忠这等一军主将,便是朝廷的宰辅大臣,也只有他们才会从这些角度来思考问题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