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谷元东已经不在临床活跃了,也不再主刀,只负责科研事宜。
\n
“小周,好久不见?”
\n
“没想到,你又成长了很多,现在都开始搞标签了啊?”谷元东依旧和蔼可亲。
\n
周岩青听得懂对方的意思。
\n
搞标签就是自己为术式进行命名。
\n
即便是改良功能重建术无法命名,周岩青新研发的缝合术,是百分之百可以命名的,只是其他人是否认可这种缝合方法,并应用到临床中,就要看个人的体会和理解。
\n
能够为肌腱缝合术新扩展一种缝合法,也是临床科研的一种创新突破。
\n
“谷老师,您言重了,也就是随便捣鼓一下,印证一些平时胡思乱想的想法,入不了谷老师您的法眼的。”周岩青很谦虚,不敢骄傲。
\n
上世纪七十年代,谷元东老教授首创膈神经移位。
\n
1983年,首创用多组神经移位(膈、副、胁间、颈丛运动支同时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优良率达84.6%,对无法利用多组神经移位的病例又首创健颈移位,使中国在臂丛损伤的诊治处国际领先地位。
\n
1980年,首创静脉蒂动脉化游离腓肠神经移植,为治疗长段神经缺损提供简便优良的方法。
\n
1983年,首创小腿外侧皮瓣。
\n
1985年,设计静脉干神经皮瓣。
\n
1987年,谷元东设计小鱼际皮瓣,为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不断寻找新供区,通过200例足趾移植发现血管变异规律,首创“二套供血系统”的方法……
\n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