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朱勤进练功房时摸着大鼻子,看向比汤文铨:“你这马屁都拍得不严谨。”
\n
“你要说明是什么上台。如果是缝合皮瓣的话,我现在就可以。而如果要是肌腱缝合的话,我还得从皮冻缝合跳到拉伸皮筋缝合,才可以上台给上级们帮忙。”
\n
“但要说血管缝合术和神经缝合术的话,那就还需要练习至少七八年吧!”
\n
缝合术属于最基础的医术,实习生就能掌握,但想要缝合好,极为不易。
\n
手外科对缝合术的熟练度要求极高,下至普通的规培生,上到本院的新职工、主治医师以及副主任医师们,都需要在练功房内闯过层层障碍,才能够陆续拿到操作权限。并非上级和科室特意为难,而是越好的缝合术,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的健复就越是有利。
\n
因手的功能对人的重要性,为保证手外科的手术质量,每个医院手外科的上台要求都极高。
\n
一些非手外科的知名专家和教授达不到手外科的上台标准,并非浮夸。
\n
“缝合术入门简单,但我们是手外科大瓢客,缝合术这个掌握把必须得长,必须得更像瓢。”朱勤作为上级,很自然地就开车类比起来。
\n
外科医生的基本功如桶,但一块木板比较长的桶,还有个别称就叫瓢,外科医生是大瓢客,是朱勤从湘雅医院带来的‘雅称’。
\n
“勤哥真厉害,我到现在都还很不好橘子皮,连手术台缝皮都上不了。”仅硕士一年级的汤文铨羡慕地说。
\n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听起来颇为高大上,很像可以马上走上人生巅峰。
\n
可汤文铨进了科室后,就面临超大一棒,上了手术台,没有自己的操作归属。一年级结束,汤文铨都还没有缝过手术切口皮。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