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的区别,那我们就暂时先放下这个话题。”
\n
他顿了顿,继续问道:“我想请问法师,如果有一座佛寺,官方在追查罪犯时,发现罪犯潜藏在佛寺之中,已经化身为其中的僧人。然而,他们在成为僧人之前,却都是恶贯满盈之徒,灭门屠户、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但他们却一朝顿悟,成了佛门僧人。在这种情况下,官方入寺抓捕,却遭到佛门之人的阻挡,声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应再追究’。请问法师,这话是对还是不对?”
\n
林楠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而世俗律法,往往都有窝藏罪犯即同犯的规矩。这样一来,佛寺的主持也是死罪。不知玄奘法师是否认可这个说法?”
\n
唐三藏闻言,沉吟了片刻,然后缓缓摇了摇头:“佛门的确有‘回头是岸’一说,这是佛门中的大功德之事。主持的做法并无过错。”
\n
林楠追问道:“那就是说,官方错了?律法错了?”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唐三藏,“还有,那些被抄家灭门的人错了?被奸淫掳掠的人错了?这样一来,佛门的大功德,究竟是对谁来说的?无辜者的性命,又由谁来偿还?”
\n
唐三藏沉默了,他无言以对。法坛之下,众多围观的百姓也都沉默了,他们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n
台下,唐三藏的弟子们焦急万分,因为他们的师父一时间竟然无法回应。
\n
过了一会儿,唐三藏才缓缓开口:“那主持的做法,在佛门中并无过错。但他窝藏罪犯,善行并不能抵消业障。他可以选择舍生取义。”
\n
林楠闻言,拍了拍手,口中明赞实讽:“好一个舍生取义,将一个罪犯说得还有些气魄了。”
\n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便是车迟国中,难以容忍佛门的原因。明明毫不务实,却有百般理由可辩。”
\n
唐三藏念了一句“阿弥陀佛”,面上有些许羞愧之色:“并非佛门之因,而是贫僧修为不足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