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是如今活动来的,杨嗣昌虽然在朝中没有自己的势力,但是他的地位非同一般,他的上疏不是李俊业的上疏能够比的,何况比李俊业行动更为激进。
对于杨嗣昌来说,李俊业的上疏虽然没多大份量,只不过引来朝野一番议论和臭骂,但是他却做到了抛砖引玉,他再做文章,那就要简单多了。
杨嗣昌的入场,让朝野局势更加复杂化,这件事对于李俊业来说,谈不上不好,也谈不上好,如果说不好的话,东林肯定以为李俊业现在站在了杨嗣昌那一边去了,东林可能以后会站在李俊业的对立面,以后可能在朝中就没有那么好混,没有那么顺利。
好的一面的话,杨嗣昌出场之后,所有的矛头全部冲向他而来,默默替李俊业扛下了所有的骂名。
现在人家都盯着杨嗣昌呢?谁还会关注一个小小的总兵李俊业。
吴三桂入京之后,首先到处活动了一番,令他欣慰地是,朝中大员纷纷表态不支持杨嗣昌的主张,这让辽东军侯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就算杨嗣昌深得帝眷,可他就一光杆司令,独木难支,从他们口中得知,崇祯对这事也不太感冒,他们便已知晓,这事肯定会无疾而终。
就在吴三桂完成述职,明日离开京师时,却收到了崇祯的召见。
吴三桂得知此消息既激动又忐忑,激动地是他一个总兵,终于受到了帝王的召见,忐忑的是,崇祯如此突然的召见自己,肯定是有什么事。
吴三桂因为此,为了明日在崇祯面前对答如流,苦思了一夜,但是还是摸不到具体的头绪,崇祯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亲自召见自己。
翌日,吴三桂只能无奈的带着两个犹如烟熏妆的黑眼圈入宫等待崇祯的召见。
“爱卿可是昨夜没睡好?”
崇祯下了早朝之后,便在书房召见了吴三桂,当吴三桂顶着烟熏妆的黑眼圈进来时。
崇祯惊愕而关心地问道。
吴三桂纳头就拜,“回陛下的话,臣昨日闻知陛下召见,欢喜若狂,这昨夜喜的一夜都没睡好,故而今日在陛下面前失仪,还请陛下恕罪。”
“朕恕爱卿无罪。”崇祯灿烂地笑了笑。
“今日朕召见你来,不为别事,只想问问你舅舅(祖大寿)那边情况如何?”
吴三桂当即应道:“回禀陛下,锦州城池坚固,又有精兵数万,粮草充足,足够一年之用;建奴此番估计也是像往常一样劫掠一番而已,并非是如登莱李总兵所说的那般危言耸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