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地推行起来。
“朕准备拟定,钱庄在各个府县推行,两位爱卿意下如何?”
闻言,文弘义和于尧皱眉。
按理说,京都与南湖府推行的如此顺利,那么全国推广也可。
可问题的关键,这两个地方推行的方式可能是别的府县无法学习的。
两人默然无言。
对于经济,两人不怎么懂,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要知道,此时两人说出的话,决定着朝廷未来的走向。
一个不慎,就会给朝廷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殿中半晌无言,皇帝也显得极有耐心。
直到此时,两人方才无比地怀念起江河。
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也不知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且能轻松应对。
许久后,文弘义苦笑道:“陛下,不如将建安伯召来,询问一下他的意见。”
说这句话,文弘义其中担着风险。
毕竟,这三人才刚刚被关进去。
皇帝深深地看了文弘义一眼,叹息道:“说实话,朕的心里也没底,可小二却能言之凿凿。”
文弘义接着苦笑,他也想不通。
难道初生牛犊不怕虎?
未必吧......
要说江河能未卜先知,这显然是无稽之谈。
皇帝又道:“钱庄吸储借贷一事,朕意欲在京中推广。”
两人顿时惊愕不已。
这件事,其实已经讨论了很多次了。
在他们看来,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因而,一直在拖着。
可陛下这个档口,又提此事,显然是心中有了决断。
今日发生的事情太过诡异了。
先是太子三人下狱,而后陛下提及此事。
可若是出了差池,还不是要将江河从狱中带出来。
到那时,陛下的脸上可就不好看了。
文弘义忙道:“陛下,臣认为不可。”
说着,他看了一眼皇帝,见皇帝面上没有波澜,方才继续道:“此事乃是建安伯提出的,而今朝中无人有此经验,若是.....”
“若是出了问题,又去询问他,那么......他尾巴岂不是要翘到天上去了?”皇帝淡然地替他说出接下来的话。
文弘义面上窘迫。
这只是其中一个意思。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若是江河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