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密度的降低使得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大幅减少,就像一个人在缺氧的环境中呼吸困难一样,发动机也因此“喘不过气”来。
同时,低温环境又给燃油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原本在常温下能够正常雾化的燃油,此时变得黏稠起来,从喷油嘴喷出后形成的颗粒较大,无法在燃烧室里充分燃烧。
再加上火花塞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点火能量受到抑制,很难产生足够强烈的火花来点燃混合气。
诸多不利因素相互叠加,导致发动机启动时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有时候机组人员反复操作启动程序,发动机却依旧毫无反应,只能无奈地停在原地。
这种启动困难的情况在边境高原地区的应急巡逻等关键任务中,无疑是致命的缺陷,使得直升机无法在第一时间升空应对突发情况,贻误战机不说,还可能让我方在战略层面陷入被动局面,极大地缩小了武装直升机的有效作战范围和应急响应能力。
在长时间飞行过程中,发动机内部如同一个炽热的“火炉”,不断产生着大量的热量。
而现有的散热系统却在这场与热量的“战斗”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散热鳍片作为热量散发的关键部件,其布局在设计上似乎存在不合理之处。
有些部位的散热鳍片过于密集,热空气在这些区域容易形成滞留,就像堵车一样,阻碍了热量顺利地散发出去。
与此同时,散热风扇的转速和角度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根据发动机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实时温度进行自适应调节。
当发动机处于高负荷运转、产生大量热量时,散热风扇却还是按照固定的模式缓慢转动,不能及时将热量带走,导致发动机温度不断攀升,频繁出现过热报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