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若是全部换为精盐,有两处弊端,一是产盐之地劳作必定要增加产量,但是大周盐户有定制,恐难以足其产量。
另外据臣所知,市面上粗盐十五文一斤,若是都换成精盐,价格必然升高,百姓恐怕吃盐也是吃不起的。
故而臣以为盐道改制之事,仍需商榷。”
这话一出,好几个人都看了看齐王,工部可是他协管的,这难免是他的意思,只见他双目微闭,老神在在,看似清风云淡,实则心中暗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恐怕是盯上薛家商行的股子了。
在这等着呢。
庆隆帝听完眉头皱了一下。
“德王,你说说看。”
皇帝一点名,所有人都看着曹龙象。
“父皇,儿臣能力微末,此次盐道改制,关乎大周黎民百姓,不敢胡言乱语,但心中也有一些想法,算是抛砖引玉,供各位批驳。
张督御所言极是,一国之民,岂能人人向利,但利有大小,为国为民之为大利,个人谋私皆为小利。
盐道乃是国之税源重地,所取之利皆为大周,大周利益高于一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舍小利而从大利,国之义事业。
父皇,儿臣以为,所有中标者,根据其税捐数额,可由内务府颁其皇商身份,以资鼓励,为国为民者当赏。
户部左尚书所言,儿臣以为乃是老成庄重之虑,目前大周黄册人口,不过一千八百万户,在册人口九千八百万人,而大周在册盐引产量不过八千一百万担。
这盐本来就不够吃,但是儿臣所知十五文的盐价数年不曾涨,为何,因为还有数千万担私盐在流通,国之蠹虫。
儿臣有一法,可将盐产量提升两番,粗盐提纯提升到二进一出,彼时盐价还能控制在二十文一斤以内,对了,这是精盐的价格。
另外儿臣有一个建议,专门成立盐道衙门,归属户部、督察院管理,这样能更好的协调各司衙门的协助。
父皇,儿臣一些浅见,还请父皇明鉴。”
曹龙象一一批驳了张智霖和左梦龙,正在大家哑口无言之时。
忠顺亲王站了出来。
“皇上,臣帝以为德王思虑周全,但是盐道运转提炼之事归于薛家商行,恐有不妥,薛家虽在内务府挂了采买的职务。
但盐道事关大周黎民生计,臣弟请皇上三思。”
这时齐王也站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