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其实这预算表早就做好了,我也初审过了。不是我们不想省钱,实在是6000万美元的预算根本做不下来。”休斯特答道。
“比起第一部,超支最严重的有三大块。一是特效,你在拍第一部时不是倡导了一种全新的‘FBC’模式吗?这种模式好是好,但也是真花钱啊。”
前文介绍过,何荁荁倡导的这种“FBC”模式突破了影片前后期制作的天然界限,实现前后期无缝连接,让后期提前介入前期,前后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实际上就是前期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剧本、一个想法、一块绿布,而后期也跳出电脑工作室,后期技术人员面对的不再是没有温度的画面,而是参与到角色的创造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有血有肉的角色本身。
“FBC”模式优势很明显,节约时间、提升效率,特效更逼真、更写实、也更贴合演员的表演,更让人身临其境。
同样的,缺点也很突出,那就是除了需要一支专业能力很强的技术团队外,很考验导演掌控全局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否则极容易弄巧成拙、顾此失彼。
除此之外,这种模式还有一大缺陷那就是很花钱。因为它等于把相当部分的后期制作室搬到了片场,光设备租赁、人员耗费就多出了一大块,这还不包括制作消耗、后期改动等必要成本。《暮光之城》第一部就是因为这整整超概了好几百万美元,导致最后不得不一再追加项目预算。
“特效这块追加我有心理预期的。”心知肚明的何荁荁对此当然认可。
“第二部的特效制作签的还是原来那家特效公司吗?”何荁荁问。有了第一次成功合作的经验,她自是希望特效合作伙伴还是原来那家。
“是的,只不过按照你提供的第二部的剧本,这次特效时间比第一部增加了整整一倍,特效公司的人机设备也相应增加了很多,报价自然不低。”
何荁荁点点头。商务谈判这方面她自认为不是自己的专长,她肯定不会多加干涉。
“预算超支的第二大块就是演员的片酬了。第一部使用的那些演员们现在的行情早已今非昔比。以男女主角罗伯特·帕丁森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为例,第一部我们给他俩支付的片酬不过两三百万美元,可如今他俩的身价都已经翻了好几倍,尤其是罗伯特·帕丁森,他新上一部电影,片酬都开到1000万美元,还有3%的票房分账。”
“那么高吗?”何荁荁听了不禁有点咂舌。
“对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