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距十月下旬也就两个月多点,不行,时间有点紧。
“那你把东海府的考试放在最后,然后派袁爱卿去东海府研学,即日出发,考前再回来。”
徐大学士领旨,一直到出了御书房还在犯迷糊,皇上这是搞的哪一出。
石公公送他出来,见他一脸迷惑,便提点道:“皇上之前见了工部尚书崔大人。”
身为天子身边的近侍,就得要时刻为主上分忧,当皇上有不便言明的事,那他就是那个最好的嘴替。
不过嘴替也不是什么都说的,得把握好这个度,不能直接明说,最好是说半句,剩下半句让对方自己琢磨明白。这才是做近侍的最高境界,也是石公公在经历了两任皇帝更迭后,自己琢磨出来的。
就打这个事来说,皇上明显是想急于重用周大江,奈何制度在这儿,他也不能太放水,那怎么办呢?只能在制度内的适当放放水,你最后考,给他多点时间。然后再派个人去专程指导他,但又不能做得太明显,所以那就去研学吧,至于研学时间,皇上不说了么,开考前。这里的意思你就品,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被提点的徐大学士连忙谢过石公公,当夜去了崔大人府。
崔大人听了徐大学士的来意,直接拍手赞妙。直接劝徐大学士,别想那么多,跟你无关,你只要按着皇上的要求做就行。明天,明天你就跟袁翰林说,让他去东海府研学。切记,越早去越好!等定下来了,你再让他帮我犬子捎封信。
于是,在周大江领着俩孩子玩了半个月后,家里迎来了两个小老头。
袁翰林大名袁鸿泰,是瀚林院资深的老学究,一生醉心文学,是当朝数一数二的文学大家。
徐大学士让他来东海府,也没说太明白,只说让他来府城云来书院研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