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曹如秋却面不改色。
\n
“在回答各位的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句,各位有没有切实了解过江宁的矿工,有没有和他们交流过?”
\n
“当然有。”
\n
一名记者朗声道。
\n
“你是晨光日报的记者吧,我记得你们报社的文章,大部分内容还算客观,那就请你做代表,回答我几个关于凤塘矿场的工人的问题吧。”
\n
“没问题。”
\n
对方看上去很年轻,估计当记者也没有几年,面对曹如秋的邀请,他没有丝毫犹豫站了起来。
\n
“你知道江宁大多数矿工是什么出身么?”
\n
年轻记者有备而来:“一多半是崇岛战争后涌入江宁,无家可归的赤贫者,还有一些是周边的农民。”
\n
“那一名矿工平均年龄呢?他们能打几年矿?”
\n
“最小十几岁,最大的,能有四十岁吧,能打五年到八年。”
\n
“那八年之后,他们去干了什么?”
\n
年轻记者顿时犹豫起来,随即坦然道:“这个我不了解。”
\n
“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做何营生?”
\n
“不知道。”
\n
“那我来告诉你,这些人里还干得动的,手里有些本钱的,可以租一艘汽艇做船工,攒不下本钱的,大多做了货工或者油漆工,他们的妻子或女儿,则做纺织工和鞋工。”
\n
曹如秋双手摊开:“假设一个失地的农民或者是逃避战火的外乡人拖家带口来到了江宁,他身强力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