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卒伐楚,先求田问舍后功成退隐,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就算大将军遍伐山东熄义军烽火而延秦暴政,武安君起、大将军恬功高难赏之结局也难逃避,何况大将军此番伐赵已败,返咸阳后依秦律最好结局也是夺官贬谪于野。天下皆闻咸阳秦之二世皇帝昏聩不理政,昔秦锐军伐山东连胜,而大将军第一战伐赵却败,皇帝既非贤君,大将军因此获罪斩首也非不可能。现天意亡秦,大将军之败恰为山东义军终灭暴政之征兆,大将军不若与诸侯盟约反攻,除赢姓暴君,分秦地而王之。南面王与囹圉囚,大将军当知作何选。”涉间朗声读完陈馀的劝降信,将手中帛书放回王离的帅案上,走回自己的坐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将应该都看到了这份写给本将军,不对,应该是写给诸位将军的劝降书了,没看到或不识字的刚刚也听到了。”王离连续“逃命”两天,面露疲惫之色:“那么,诸位将军想不想降而分秦地王之呢?”
帐内偏将和裨将们听闻此言居然发出了一阵轻微的哄笑。
按说打了败仗,依律人人都有罪责,这些偏将、裨将至少也会贬官一级甚至多级,可为啥听到陈馀“披肝沥胆”的“肺腑之言”,居然没有意动,反而露出讥笑之态呢?
原因很简单,头一天晚在巨鹿西四十里宿营时,王离已经公开了自己写给皇帝的请罪表,大包大揽将这次败战之责全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声言诸将无责,并当即交给将闾第二日天一亮就派人发出,彻底安抚了所有将军的心。这一手在王离离开咸阳前胡亥就已经和他交待好了,将闾当然也是知情人。
史书中章邯是与司马欣、董翳一同投降的,赵高乱政,章邯因巨鹿之败被秦二世责问,司马欣跑回咸阳去解释,赵高先是自己不露面也不让司马欣见皇帝,后又遣人追杀他,让这三人完全没有了退路。
或许有人会问,为啥章邯不带着二十万大军回咸阳“清君侧”?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章邯的粮秣辎重来源断绝,既然赵高连司马欣都要杀,他肯定不会继续给章邯大军提供后勤保障好让他来攻打自己。二是既然赵高起了杀章邯三人的心,在函谷关肯定是有所防备的,章邯在没有粮秣辎重的情况下也很难说就必胜,倒是直接投降更简单一些。
可在本故事中,项羽诱降的对象变成了王离,王离是“奉诏败战”,有主心骨。秦啸军的几个偏将军中,涉间史书中是自杀的显然不会降,将闾……自然更不会降,苏角和秦锐留下的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