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
韩非子则把这段历史解读为:“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又有《战国策·燕策》记述:“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总而言之,便是斗争非常激烈,而且还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伯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还被拘禁。
终于因有着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伯益发动战争,终于打败了伯益,使启夺得了后的权位。
此后,夏后姒启又继而发动“甘之战”,击败了强有力的有扈氏,彻底消除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奠定了夏王朝“家天下”的基础。
林煜总结道:“正是夏后姒启与伯益、有扈氏的接连战争,因为对于财富和权力的追逐,终于打破了氏族制度下自然发生的共同体权力。”
“于是乎,国家便出现了。”
“随着类似的战争变得愈发频繁,封建国家也会随之扩张,而不断变大、变强、变多……”
听完这一席话,在场听课的五人皆是略微沉默片刻。
郑和倒还好,他本来就是军伍出身,对战争和杀戮并不感到诧异,反而还觉得这才应当是真实的历史。
不用真刀真枪,全靠个人道德,哪可能真的去传承“天下共主”的大位?
如果真可以,那就只能说明,传位的“皇帝”肯定已经被继位的“皇帝”给完全架空了。
这不就与历史上的三辞三让一样嘛,纯粹走个过场罢了!
杨荣没有郑和那般看得开,因为他是儒家读书人,认可的是“尧舜禹”禅让美德,这也算是史书流传下来的“政治正确”。
对于这几乎算是从历史边角料里抠出来的“真相”,不说让杨荣大开眼界,却也是让他大为震撼!
过了片刻之后……
天牢内的众人才算是勉强回过神来,神色间依旧带有挥之不去的惊讶和疑虑。
朱高炽盯着对面一脸认真的林煜,终是微微一叹:“林先生说的没错,若按《竹书纪年》来说,虽然很残酷,但真相正是如此,国家……或者说王朝的建立,必然伴随着血腥与杀戮。”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