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起他不竖大拇指?
没用,照样被打发到兴陆县去当县令。
想要出头,就得拼了命去挣功绩,不过几年就将人熬没了。
“咱们族能出一个守信已是不易,隔了十多年才又出了个逾白和知行,无论如何得把他们举上去!往后从族学考出去的人,便是托举他们的力量。”
沈族长的话大家听得明白。
可族里所有孩子都已经入了族学,还不够吗?
不够!
只一个族,能拔尖的有几人?能考上功名的又有几人?
不如从十里八乡“掐尖儿”。
凡是从沈氏族学考出去的,便被打上了“沈氏”的烙印,往后只会站在沈逾白与沈知行的身后。
想要全部掐尖,那就得贴补。
好在如今沈族的酒已经在县城和府城都找到了酒楼供货,每个月能挣不少银子。
直到此时,大家才惊觉沈逾白让做酒生意是多么正确。
自秦家来闹了一场,沈族便全族投入酿酒生意。
各家的余粮早已掏空,族里便派人去十里八乡收粮食。
好在这些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收起粮食也容易。
而族学开销极大,酒只供淮安县与建康府,银钱是不够的,需再往外走。
农耕时代,大家终究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辈子也去不了几回县城,何况是更远的地儿。
终究还是心里犯怵。
沈鸿业主动找了族长,愿意出远门跑生意。
瞧着眼前又黑又瘦的沈鸿业,沈族长心里很不是滋味。
“去外头不容易,若遇到那不讲理的地皮无赖,便是被打死了也没人知道。咱去外头跑,也就是别人的地盘抢别人的生意,实在不是易事。”
私心里,沈族长希望沈鸿业能继续读书。
读了这么多年,也过了县试,再努努力,兴许能中个童生。
一旦行了商,往后就不可再考科举。
与别人来说并没什么损失,对沈鸿业来说,那就是前程尽毁。
沈鸿业道:“再难也得有人去做,逾白能入京赶考,我若连附近的县都不敢去,也实在太没出息。”
自沈守忠那事之后,去年的徭役是沈鸿业自己去的。
原本白白净净的书生,不过一个月就又黑又瘦,实在让人唏嘘。
沈族长见劝他不动,也只能多找些族里的青壮陪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