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果知道会昨晚就做好的。他笑了笑:“小康那边怎么样?”
“装修结束了,部分工作人员已到位,领班和采买是从庄园调过去的。厨师按您说的,找了一位老师傅。以前在大饭店干过,文革时期受过苦,在工厂做了十多年大锅饭,他很愿意出来,但我没有说死,这两天试营业,我请他过来帮忙,大家对菜品反应还不错,您有时间可以去试一下菜,再定。”
“好。”菜品重要,人品更重要,他要稳,稳到可以做成老字号,稳到可以用味觉漠视时光。
“陈师傅很爱厨师这一行,也有他的拿手菜,用他的话说,荒了十多年,手更痒。我觉得喜欢是发展的原动力,他应该能越做越好,但建立口碑,做成那一区域内的餐饮名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嗯,我有个想法,春生,你觉不觉得我们南方的菜品有点单调?”
那人目光扫过他的脸,“您的意思是——不做南方菜?”对应的“北方菜”呼之欲出。
“也不是。我想试试引一点新的东西进来,我们这边的饭店以淮扬菜和浙菜为主,都是鲜甜口味,突出精美的烹饪技艺,也符合大家的习惯。但另一方面,很多人没有出过远门,甚至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自己这一省之地,更没有机会尝到天下美食,虽然人的口味习惯对家乡菜有极大的偏重,但尝鲜与突破也是人心最大的向往。川湘菜由于重辣在这边的接受度一直不太好,鲁菜重油重盐,也不温不火,这两个菜系大多是外地人喜欢,本地人偶尔光顾。现在生活变好,人都在求新求变,我们的食不厌精,怎么说呢,有点缺少活力,就是——很按部就班,也不是,就是——不够新,你懂我的意思吗?”
“懂。”对面的人笑了,“你的意思是我们出新菜的速度和新意赶不上人追求变化的心。人被禁锢久了,一朝开放,他们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补偿心理会空前高涨,必须有超越传统的、陈旧的新东西来满足他们这样的心理。”
“对,就是这个意思。”伟健手指头敲了敲桌子,“你发现没有,八大菜系里没有东北菜?我一直把北方全部归为鲁菜,但上次我去东北,肖成业请我吃了一顿涮羊肉,冻羊肉用刨子刨成薄如蝉翼的卷,炭炉铜锅,飞龙吊的底汤,蘸上独特的芝麻酱小料,完全没有羊膻味,鲜美异常。据说这吃法来自旗人,兴于满清皇家,北京十分盛行。只是后来……各种运动,加上自然灾害,老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