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
西海郡,地处边陲,风沙漫天,人烟稀少,因战乱与天灾,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这些流民,或衣衫褴褛,或面黄肌瘦,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助,仿佛这世间已无处可去,无处可依。
就在这绝望之地,曹鲲扶持商人(锦绣商号)建立工坊,为流民提供栖身之所,改良了造纸之术。
造纸术虽早已有之,但造纸工艺极为繁琐,原料单一,且成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书写需求。
大乾主要书写材料,如竹简笨重不便,羊帛、牛帛、丝绢、绸缎则价格昂贵,非寻常百姓所能承受,而动物骨甲、石板则更是限制了书写的灵活性与美观度。
曹鲲改良造纸术,以秸秆、草木,树皮、麻头为原料,创造性地发明了一套全新的造纸工艺。
这套工艺,不仅简化了传统造纸的复杂流程,还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终于,一种质地细腻、平滑柔韧,书写流畅的纸诞生了。
这种纸被人称为“凉州纸”,它轻盈便携,书写流畅,迅速受到了读书人的喜爱。
数万流民变为工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只需要吃一顿饭,比牛马更加勤劳,使得凉州纸源源不断的流出西海郡,送往大乾各地。
一时间,凉州纸声名鹊起,成为了文人墨客竞相追捧的珍品。
商人把凉州纸运往帝都玉京,迅速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
一张五尺全开的凉州纸,竟能卖到纹银五两的高价,而生产这样一张纸的成本,不过区区十文钱,至于工人是廉价劳动力,管吃管住,饿不死累不死就行。
某人说了:高工资不利于年轻人奋斗!
能给他们一口饱饭,已经是大发慈悲了,更何况还给他们房子住,天底下去哪儿找这么好的老板。
成本低,售价高,巨大的利润空间,自然让曹鲲赚的盆满钵满,引来了不少世家大族的眼红。
凉州纸的成功,不仅流民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也让曹鲲的名字响彻大乾,在文坛也有了不小的名气。
只不过,相比于黄白之物,曹鲲最大的收获是改良造纸术带来的气运奖励,获得了文道神通:过目不忘,不管多么复杂的文字,不管是一千字还是百万字,只要看一眼就不会忘记。
凉州地处边陲,民风彪悍,加之连年战事,使得此地尚武成风,文道黯淡,凉州文官认为不能只重武道,不兴文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