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献于母后!”
郭宁妃面露不舍,又将镜子给了朱权,摇头道:“无功不受禄,我用不了这么贵重的。”
“说起来,还真有一件事恳求母后。”
郭宁妃顿时一喜,不露声色道:“何事?”
“儿臣既然成了太子,东宫府邸事务繁杂,所以想问问母后,有没有合适的太监,能送到儿臣身边任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权没有向朱元璋要人,一来是因为朱元璋处理国事,压根不用什么太监,所以给朱权提供不了什么人才。二来,朱权也是卖给郭宁妃一个人情。
没错,朱权就是要用太监,和这群属官打对手戏!
明朝的太监,大多是臭名昭着的,无论是明宪宗时期的汪直,还是明武宗时期的刘瑾,亦或是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你可以说宦官集团贪,但是不能说宦官集团菜。
再说,朱权并非是让宦官掌控朝政,而是要让宦官和属官们争斗,最起码打压属官们的嚣张气焰,树立自己的威严。
郭宁妃当即应允下来,说道:“这个好办,你想要什么样的宦官,有机灵的,办事妥当的,说话好听的,想要多少都行。”
朱权不假思索开口。
“壮实的!”
“言语粗鄙的!”
“看起来是个愣头青!”
听着朱权的要求,郭宁妃缓了好一会儿,这么奇葩的要求,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感觉不是在选宦官,而是在招收小混混。
但是郭宁妃同意了下来,命总管太监前来,拜见了朱权后,又说出朱权的要求,总管太监诧异的看了朱权一眼,面露沉思之色。
这个时期,大明太监地位并不高。
主要是朱元璋不喜欢阉人。
等到了朱棣时期,创立东厂后,太监有了监察百官的权力,地位得到了飞速上升。再后来,朱棣为了便于批阅奏章,设立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一职,负责奏章批红。
这时,明朝的政治体系,有点像三权分立。
内阁议事,皇帝审阅,司礼监批红。
在后来的万历时期,张居正为什么能做到大权独揽,就是因为当时他是内阁首辅,又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交好,可以不通过万历皇帝的命令,直接给自己的奏章批红。
总管太监深深地看了朱权一眼,讨好道:“倒是有个太监,应该符合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