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儒门人物,为什么却不能想叔孙通那样,去朝廷任官,而选择来沛县这种小地方隐居授徒?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这点暂时还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刘季之所以能够成为刘邦,乃至成为后来的汉高祖,原来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他有这么厉害的一个老师!
相通了这一切,刘信不由得有些心神激荡。对于自己能够抢先拜马维为师,更是觉得振奋。
同时,也很好奇,马维为什么愿意收素不相识的自己为徒,却居然会拒绝公子扶苏拜师?难道就是因为他选择隐居,淡泊名利,刻意疏远权贵?
却听马维对扶苏说道:“非也!非也!老朽既不敢怀疑公子的资质,更不曾怀疑公子的诚意!公子聪明英勇,实在是天下一流人物,愿意入我儒门,实在是我儒门之大幸!
叔孙通信中说你心向儒门,至诚至信,乃是当今世上最纯粹之人,老朽亦深信不疑!”
扶苏更加困惑,温言道:“既然如此,先生究竟为何拒绝赐教扶苏,收扶苏为徒?”
马维被他问住,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想了想,叹口气,道:“非也!非也!不是老朽不愿收公子为徒,而是老朽不能收公子为徒!
道不同不相为谋。公子乃是天下至贵之人,老朽偏偏厌倦世事,只愿蜗居在这偏远乡里,隐居避世,富贵于我何加焉!
且老朽虽然年长于叔孙通,但若要说学问,自问未必就比他精深。公子一心向往儒门、渴求钻研儒学,那还是求教于叔孙通为宜!”
扶苏默然。
他知道,马维不肯收他为徒的态度坚决,再多说也无意义。终于,向马维行了一个师礼,道:“既然如此,扶苏只得告辞!只盼先生他日能体谅扶苏的诚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