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刘邦读书很晚,读的时间也不长,但却使得他成为秦末起义的群雄之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之一。
他的文化水平,高到他可以瞧不起一般的读书人,更高到他后来在教育自己的太子刘盈要认真读书时,敢于拿自己来做例子,吹嘘自己书还读得不错,一般的文书都能自己处理!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是后来一位诗人,写的讽刺秦始皇的书,意思是说秦始皇在历史上焚书坑儒,生怕读书人造反,但最厉害的两个造反英雄,刘邦和项羽,原来都是不读书的。
许多人读过这首诗,就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刘邦和项羽真的都不读书。
其实,项羽作为贵族子弟,年少的时候在学剑之外,也读过书。只不过,他不求甚解,读书缺乏耐心,所以没有读得太多而已。
至于刘邦,史书上更是明确记载:“及壮,俱学书。”壮就是男子三十岁的意思。也就是说,刘邦三十岁以后,和卢绾一起去读过书!
眼前的刘邦,确实大字不识。而且,正沉浸在失去初恋情人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消极颓废。
但是,刘信知道,他迟早会去读书的。
那么,教刘邦读书的老师,会不会就是周后说的这个“老儒”?
要不要请这个老儒来给好汉健身馆题写店名牌匾,那还是其次的事情。作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刘信却想亲自去看看这个老儒,究竟会不会是刘邦的老师,他又能否在刘邦之前,就拜这个老儒为师。
如果,刘邦作为中阳里一个普通百姓子弟,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大汉开国天子,这与他受到了这个老师的教导启发,有很大的关系。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