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作战物资。
\n
二战区方面。
\n
关于是否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出击。
\n
一众高级将领们的意见也不统一。
\n
孙楚、杨爱源、朱绶光等人坚定的认为此时出击,时机根本就不合适。
\n
进行破袭作战,牵制山西地区的日军主力部队,已经是对武汉之战最大的支持了。
\n
以他们对常凯申的了解。
\n
断然不可能提供更多的支持。
\n
仅需要维持当前战略态势,统帅部方面自然会以细水长流的方式提供相应的军需装备。
\n
归根结底,还是对常凯申的不信任。
\n
这也是正常的。
\n
毕竟双方恩恩怨怨不是一两句话能够掰扯的清楚。
\n
常凯申的名声,在抗战爆发之前。
\n
国民政府加紧备战的那几年,一直都谈不上好,甚至可以用声名狼藉来形容。
\n
直到那件事之后.各地的反、倒活动才少了许多。
\n
话说回来。
\n
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之中并非没有主战派。
\n
楚溪春便是其中之一,他主张获得的援助就应该使用和消耗掉。
\n
如果不适用的话,常凯申必然不会进行新的补充。
\n
这些武器装备,补充进二战区。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