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至一众民族资本家,国民党中为数不多办实事的菁英凑在了一起。
\n
在重工业发展方面,也没溅起太大的水。
\n
一方面是因为民国确实财力不足穷,另一方面是常凯申自己的原因。
\n
民国工业界不是没人,是他自己不愿意用。
\n
这群民族企业家几乎各个反对他打内战,常凯申能给他们好脸色才奇怪。
\n
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或多或少都坐过常凯申的冷板凳。
\n
退一万步讲。
\n
即便是常凯申都迫切希望办成的中央钢铁厂。
\n
最后不也是落得一地鸡毛么,幻梦破碎么?
\n
1936年的时候,这一年也是民国财政状况最好的一年。
\n
黄金十年总归还是有一丁点的成果,即便这个“黄金十年”从全局的角度来看的话。
\n
有很多值得改进甚至能够跃进的地方。
\n
宋子文、孔祥熙刚完成了法币改革,
\n
这个改革,十分曲折且艰难。
\n
宋子文恃才傲物,孔祥熙贪腐无度。
\n
但在国民党这群虫豸之中。
\n
也算是少有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才了。
\n
剩下基本上各个臭鱼烂虾,看都没法看。
\n
孙卫谋听到楚云飞似乎对钢铁厂的产能恢复并不在意,他只好小声提醒道:“长官,钢铁乃是重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