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贯入场,临时朝会召开。
\n
像康熙、雍正、乾隆这样的英主,天天坐朝,基本在太和门,叫“御门听政”,那个时候我大清高级公务人员每天早上五点就得在午门外等着,相当辛苦。
\n
后面的皇帝偷懒,咳咳,是体会大臣们每日早起不易,改为十日一朝,重要事情都在军机处就办了。
\n
在乾清宫开的会,都是临时重要会议,比如现在。
\n
众臣按班站好,安德海代替皇帝宣布第一件事,母后皇太后凤体欠安,移驾钟粹宫荣养,“暂时”由圣母皇太后一人垂帘听政。军机处早会,移步养心殿西暖阁。
\n
众官员互相看看,嗯,醇亲王奕環已经站到了恭亲王留下的空位。众诸侯全部到场,低头不语,连左宗棠都没脾气,那我们还敢说什么?
\n
安德海暂停片刻,见没有要撞柱子的忠臣,松了口气,我大清的官员就是比前朝的脾气好啊。
\n
皇帝宣布的事情没人反对,一般来讲,就“有本早奏,无本退朝”了,谁说了算我们不是上班开饷嘛。新晋一等靖远公、兵部尚书、军机处行走邵全忠出班。
\n
“今我大清圣天子在位,国泰民安,当消兵戈,以安天下,臣请裁撤淮军至一镇。”
\n
邵全忠一带头,曾国藩、李鸿章同时出列,一起表示,愿附靖远公骥尾,湘军、沪军同时缩编。
\n
圣母皇太后大悦,温言嘉勉三位忠臣。
\n
西佛爷要承担以前两个人的工作量,为国操劳,显然异常辛苦。马屁精庆亲王奕匡带头,给慈禧上尊号“端佑”,众臣皆附议,散朝。
\n
这次胜利的、成功的朝会顺利召开,标志着慈禧正式上位,称呼也由“西佛爷”改成了“老佛爷”。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