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低眉垂首,诚惶诚恐:“您可真是折煞奴才了!您是天上的鸾鸟,奴才只是地上的杂草,这辈子能有幸送您一遭,实在是奴才三辈子才修来的福分。”
“赏。”
栀瑶樱唇轻启,身后的贴身侍女早有准备,立刻将一个青色的荷包递了过去。青色荷包,里面装着银子,用来打赏下人小太监双手接过荷包,立刻双膝跪倒在地,给栀瑶磕了一个响头:“多谢贵人恩典!奴才恭祝贵人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栀瑶微微颔首:“借公公吉言。”
小太监再次一礼:“奴才告退!”
等那个引路太监退下之后,又有两个上了年纪,梳着帆船髻的嬷嬷和两个有着八品顶戴的壮年太监迎了上来,齐声道:“奴才叩见主子!”清朝的西洋宫廷画师所描绘的梳着帆船髻的妇人形象两个嬷嬷屈膝,两个太监跪地,动作整齐划一,恐怕提前演练过不止一遍。
紫禁城的规矩,太监宫女见到所有嫔位以上的后妃都得尊称“娘娘”,贴身宫人则可尊称“主子”。
嫔位以下的,贴身宫人也可尊称“主子”,其余宫人则可直接敬称位份,但不能尊称“娘娘”。
至于“小主”这一称呼,自然是有的,但并不常见,也不可以用来随意称呼宫中嫔妃。
若有特殊情况,譬如宫中有两个同胞姐妹一同做了嫔妃,年龄小的那个就有可能会被称为“小主”。
譬如光绪皇帝的瑾妃和珍妃。
一个在宫里被称作“瑾主子”,一个被称作“珍小主”。
“小主”这一称呼出自《宫女往谈录》,被大量影视剧引用,尤其是栀瑶前世看过的一部大火的电视剧让这个说法深入人心,甚至被很多观众引为圭臬(nie)。
但是栀瑶后来经过研究,根据《故宫退食录》、《老太监回忆录》和《我的两位姑母瑾妃珍妃》记载来看,宫女太监喜欢称呼珍妃为“珍小主”,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
那便是珍妃相对于她的姐姐瑾妃,她是年纪小的那一个,因此宫女太监才会称呼珍妃的姐姐瑾妃为“瑾主子”,偶尔称呼珍妃为“珍小主”。
大多数时候还是直接称呼珍妃为“珍主子”或者“珍妃娘娘”。
而且,清朝时期,京城之中有一个规矩,就是见到人要往高里叫,比如这个人祖上是贝勒,后代的爵位如果下降了,在非正式场合还是要叫一声“贝勒”。
不能随便当面进行低叫,否则就有藐视对方的嫌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