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了多少推广费,怎么说也得跟我们分点。”
一众网友饶有兴趣的打趣着江宁。
江宁双手一摊:“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们拿去吧。”
“狗日的,这么小气。要你小命搞毛线,赶紧开讲,我们还想听苏轼。”
“早说嘛,我们继续。”
一大早收到一笔100万推广费,江宁心情不错,也没拒绝,再次开讲。
“昨天说到哪了?”
“说到苏轼去了杭州,写了欲把西湖比西子。”
“哦,那我们就从这里再接上去。”
江宁接着说道:“苏轼前往杭州只是为了避朝廷风头,在杭州任职两年之后,苏轼便调往了密州,任知州。在密州,苏轼干了三年,三年之后,又调往徐州任知州。在苏轼即将前往徐州的时候,苏轼给他在密州的继任者孔宗翰写了一首诗,诗名叫做《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首诗其实不只是写给孔宗翰,也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心情。
此时的苏轼。
这几年时间,先后经历了家庭变故。
妻子与父亲相继去世。
朝廷上新党把控了执政权,苏轼这一些旧党官员都被打压。
好在苏轼调离了京城,这才稍微好一些。
可哪怕地方稍好,但苏轼却感觉朝廷就像人生一样,很难看得透,摸得明。
这才有最后一句的感慨,人生看得几清明。
“哈哈哈,感觉来了,江宁老师一开课,我就十分的有感觉。”
“啥感觉,高潮了吗?”
“滚蛋,能不能好好说话。”
“好好好,我们好好说话。人生看得几清明,看来苏轼头脑一直都很清明啊。”
“是的,虽然王安石变法用我们现代人来看,应该是好的。可是,在当时的一些人来说,未必就能完全看清楚王安石变法的好处。或者,哪怕确实有优势,但害处也很多,所以才会遭受到一众大臣反对。这个反对,也不见得就是对于王安石个人有什么看法。或者说,这个反对,也不见得他们就是奸臣。”
“但有的时候历史就是这样,不管你怎么看,变法一但开始,他便像车轮一样,滚滚而动。那些阻碍变法的,都会被打压。所以,旧党在当时都被打压了。”
听着江宁的介绍,众人亦在公频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