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自身并不能长久生存下去,人能生活下去是因为人能依靠五谷养活自己;可是五谷并不能自己生长,而需要靠人类去种植。土壤的性质经过漫长的时代而有所改变,谷物的种类、特性也会随着不同的水土有所区别。那些不务正业的富贵人家子弟,将劳动人民看成罪人;那些读书人把“农夫”二字当成辱骂人的话。他们饱食终日,只知道早晚餐饭的味美,却忘记了粮食是从哪里得来的,这种人真是太多了!所以,宋应星第一篇介绍的就是谷物。”
这般说法,却是得到了直播间一众人士的喝彩。
“好一个乃粒,好一个宋应星。”
“宋应星的思想好啊,这样的思想哪怕就是放到我们现代,我们同样非常的重视谷物。并且,种子还提升到了战略级层面。”
“那必需的。不管其他再牛逼,没有粮食,那我们吃什么?一下子,我便感觉到这部书的伟大。”
“对,感觉比之《本草纲目》还要伟大。”
众人兴奋的议论说道。
直播间网友又问道:“江宁老师,什么叫做《乃服》呢?”
“乃服是为乃服衣裳,也就是纺织的技术。宋庆星说,人为万物之灵长,五官和全身肢体都长得很齐备。尊贵的帝王穿着堂皇富丽的龙袍而统治天下,穷苦的百姓穿着粗制的短衫和毛布,冬天用来御寒,夏天借以遮掩身体,因此而与禽兽相区别。
人们把原料纺出带有花纹的布匹,又经过刺绣、染色而造就华美的锦缎。尽管人间织机普及天下,但是真正见识过花机巧妙的又能有多少呢?像“治乱”、“经纶”这些词的原意,文人学士们自小就学习过,但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见过它的实际形象,对此难道人们不感到遗憾吗?所以,这就有了乃服。”
江宁不断的说着。
乃服与乃粒一样。
一个是五谷的技术,另一个是纺织的技术。
放到现在。
一个就是农民掌握的技术,另一个就是裁缝织布技术人员掌握的技术。
这原本看起来很低端很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可通过宋应星的解释,人们内心却是激动的不能自己。
原来。
这一些之前被他们看不上的技术,却是如此的赋有意义。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一些技术。
那整个世界,又有什么生机呢?
同样。
乃粒与乃服为什么会放在第一篇与第二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