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面。更加为难的是,王世贞是朝廷命官,李时珍只是一介布衣。一个普通老百姓去求一位名家,王世贞会放在眼里吗?”
众人内心又是一下子被揪住。
“江宁老师,王世贞难道没有理会李时珍吗?”
台下一位学子又是情不自禁脱口问道。
江宁挥了挥手,说道:“不用急,我慢慢向大家说来。虽然李时珍想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当时的李时珍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背上了自己的手抄版本,走了九天九夜来到了王世贞住处。幸好,这位文坛泰斗并没有看轻李时珍,得知李时珍前来,王世贞欣然接见了李时珍,并与其促膝长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人相见恨晚,李时珍把成袋的书稿交给了王世贞,向王世贞讲述了他写书的意图和经历,以及成书后无法出版的苦衷,并恳求王世贞为《本草纲目》作序。看着整整一袋子的书稿,听完李时珍声泪俱下的讲述,王世贞深为感动,他留下了书稿,同意认真拜读。”
“可是,他又说。本草纲目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这是一部医书。李时珍为什么要修订医书,就是因为前人医书上有比较多的错误,他要修订以及增加。那么,做为全新修订的《本草纲目》是否也有错误?李时珍听后,便说,本草纲目所涉内容庞大,恐怕也有可能会有出错,于是他又背着本草纲目手稿回到家中修订。”
“没想到,这一修订,李时珍三易其稿,又是修了10年。如果加之前27年编写这一部作品的话,那整部《本草纲目》编着的时间,用时37年,将近40年的时间。”
整个课堂。
此时鸦雀无声。
谁人都能想到,40年的时间编写一部书籍的艰辛。
“当李时珍10年之后再见到王世贞时,王世贞大受感动,提笔挥就,为《本草纲目》作序。王世贞在序中写道,上至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随后,王世贞又将金陵最大的书商请了过来,为《本草纲目》出版,这一版史称金陵版。至此,《本草纲目》便流传了下来。同一年,王世贞就此去世。”
讲到这里。
第3集课却是讲完。
一众学子的眼睛,早已经湿润。
漫天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