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但明代可没有互联网。”
是的。
明代不但没有互联网,整个的交通与信息传递都非常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古书上会有不少出错的地方。
有的确实是因为水平方面出错了。
有的。
很多时候是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进而出错。
“那就写一本书,将前人的错误指证出来。”
这时又有一位同学说道。
江宁点了点头:“这位同学说得好,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是,你知道中华草药有多少种吗?”
“呃……这个不知道。”
这位同学摇了摇头。
“明代之前,有记载草药1500多种。每种的名字,特性,药理,体貌……又都完全不一样。而且,如果你要作书的话,你必需将这1500多种草药每一种都重新梳理一遍。因为,在这里面很有可能就有记载出错,最后导致医死人的情况。”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明代不比我们现在。我们现代只要有互联网,有的只是一搜,一切都出来了。可在明代,交通如此不方便,信息如此闭塞。有的一些草药,连李时珍他自己都没有见过。甚至,哪怕我们有互联网,我们的信息无比的畅通,但是,也不见得我们之前梳理的草药没有问题。所以,要想完全的弄清楚这一些草药的各类特征,哪怕有的只是一种药材,都得花无数的时间。”
“好吧。”
一众学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确实。
这放在古代,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李时珍,就是要将这种不可能化为可能。
江宁说道:“不过虽然如此,李时珍却是毅然挑起了这样的一幅重任。他准备修一部时代最为完善,最为准确,最为系统的一部本草类医书。为了更为方便传播,也更容易大家记忆。李时珍打破了自上古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大类。”
一边说。
江宁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表格。
表格之首例出了水,火,土,金石……等各部。
在各部之下,则是分类。
比如草部,他又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等十一类。
这还不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