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还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了相关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要数据、要科研资料、要实践经验、要设计经验,只要是能对测试有帮助的,什么都要。
多达数十人的大佬后面又是多达数十人的助理和学生,这数百人上千的助理和学生背后又是多达数十人的辅助人员,只是略微一算,简介参与这次测试的人员竟然快上万了!
这是什么概念?
基本整个脑机领域的顶层大佬全部被曾教授一个人调动了。
什么是领域大牛?
这就是领域大牛。
一个人,胜过千军万马。
再然后就简单了,零将任务拆分拆分,分散到各个团队中去,将整个研究团队上万人当成了一个大号的分布式计算系统,每一个大佬就是一个节点,汇总数据上报数据,一气呵成。
你要问为什么这些大佬这么听话?
呵呵……问就是科研态度,再问,那就是好处多多了。
总归这是曾教授和那些大佬们之间达成的py交易,王烁也不想过问。
“零,开始制作吧。”
“好的先生,预计需要时间……72小时55分钟。”
王烁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后台运行。调出最新的神经链接头盔。”
画面一变,一个外形十分简陋的金属框架结构出现在屏幕上。
“这是第几代了?”
王烁问道。
“是第三代,先生。”
零回答道:“该头盔优化了神经链接节点的分布位置,增加了分布数量,时空分辨率较上一代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可以正常进行数据采集、更迭。”
“不错。”
王烁点了点头:“用的是咱们的芯片吗?”
“是的,先生。该头盔的核心部分基于鹏程30X设计打造,如果更换芯片,性能将不足以支撑样本数据解析。”
“不错。”
王烁越看越是满意,直接到:“设计一个覆盖件,没有的话就进行网上有偿征集,必须够科幻,够吸睛。”
“好的,先生。”
“把这个设计定型下来,性能再提升百分之二十就开始制造。”
“好的,先生。按照目前的数据收集速度,预计需要68小时32分钟。”
而就在王烁准备离开的时候,零的声音突然道:“先生,雷工汇报,墨子超人工智能计算机还有二十五小时即搭建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