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燕子,所以成功挤上了出租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在去往画展的过程中,遇上了剧组封路拍戏,然后徐来意外戴上了道具头盔。
在打开头盔的过程中,徐来和蔡拉拉一路追逐、打闹,中间还穿插了王京、八两金、石榴姐、田鸡这些老牌港星的客串。
最后在抵达画展的时候,蔡拉拉意外看到了徐来写给杨伊的信,从而变成了他与女神见面的阻碍者,但这种阻碍又很快被一通“青春宣言”所感化。
这个桥段,跟《泰囧》中王宝强和徐争闹翻的情景,不能说一摸一样,只能说毫无差别。
整部《港囧》的剧情,和林纾记忆中并无太大出入,虽然小岳岳的表现好于包呗尔,但电影的质量劣于前作也是不争的事实。
之前《泰囧》的成功,可以说是黑马,但其中笑料、梗也都是有可取之处的。
《港囧》在此基础上,不但没有任何突破,反而搞笑程度还不如前作,观众觉得它是烂片也无可厚非。
徐来对于家庭成员的不满、控诉也显得不够自然,完全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专门设置的,前期铺垫的一点都不充分。
当小舅子因为自己拍摄的照片,记录了杀人现场,而身陷危机的时候,观众也没有太大的紧迫感。
因为杀手这个转折,铺垫太短、结束的太早,给人一种我还没反应过来,你就结束了的感觉。
电影的最后,依旧是大团圆结局,徐来和杨伊相见之后,一起告别过去,成为了朋友。
蔡波也迎来了自己与徐来的孩子,小舅子蔡拉拉的家庭纪录片,帮他拿下了港城金像奖最佳新人导演的奖项。
整部《港囧》的元素很多,也很杂,但是篇幅分配的不合理,让电影有种头重脚轻,主题不明的感觉。
巅峰之后,必有回落,似乎是谁都绕不开的规律,至少徐争是这样。
看到《港囧》是这么个情况,林纾也觉得自己将它安排在劳动节档期的决定没什么毛病,因为要是在春节档上映,它估计也要被《美人鱼》斩于马下。
而在劳动节档期上映,《港囧》主要对手,只有一个《美国队长3》,压力要小很多。
两者受众不同,观众分流的可能性也小,所以安排在这个档期上映,却是极为妥当的。
在刘施施跟着徐争他们上台向观众致谢的时候,林纾便率先离开了影厅,首映结束,电影公映的排片还需要去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