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最终在2000年之后追上主流水平,江辉觉得就够了。
\n
没有必要好高骛远的说下一款产品就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n
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n
像是珠江科技那边,虽然也需要用到一些比3微米制程更加先进的芯片,但是这部分芯片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考虑从英特尔等厂家采购。
\n
自己生产一部分重要性不是那么高的其他芯片。
\n
最终慢慢的过渡到自己生产所有的芯片。
\n
万事开头难。
\n
一旦开了头,事情就好办了。
\n
“岭南半导体那边新工厂的三通一平工作都已经做好了。”
\n
“就等你们的光刻机技术突破。”
\n
“其他的生产设备就可以跟着下定,然后争取在一年之内就让这个新工厂进入到量产状态。”
\n
岭南半导体这边是代工业务和集团自己的业务都生产。
\n
再加上最开始的时候生产线的产能也不算很大,所以其实已经差不多都利用起来了。
\n
之前预留的一部分生产场地,已经给到新追加的生产设备上面。
\n
那个时候主要是考虑到南山设备的光刻机项目正式的量产之后,阿斯麦也好,佳能也好,估计都不会愿意销售先进的光刻机给到岭南半导体了。
\n
理想情况下,岭南半导体很快就能掌握1.5微米制程的生产工艺。
\n
到时候南山设备那边再复制开发一下,同时结合之前开发3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