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的,他指出飞行器可借助激波产生的压力差实现高效升阻比。
\n
1960年代,美国nasa的x-15火箭飞机(最高6.7马赫)验证高超声速飞行的可行性,但未采用乘波体设计。
\n
此后美苏军备竞赛,两国在弹道导弹再入飞行器(rv)研究中尝试优化气动外形,但受限于计算能力和材料技术,乘波体未实用化。
\n
到了80年代,超级计算机的普及使复杂激波模拟成为可能,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开发乘波体优化算法(如锥导法)。
\n
但是到1987年,美国方面还没有完成设计,另外相应的高超音速风洞也没有,所以要想设计定型,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
\n
温伯格在了解完此次缅甸方面的导弹试验的所有侦查观测到的数据和分析结论后,赶紧向等着消息的总统汇报。
\n
“总统先生,缅甸方面的导弹是一款采用了多种跨时代技术的武器,咱们必须重视起来,另外我建议跟苏联和中国方面核实下,他们是否有进行过某些帮助,不然我实在想不出来缅甸方面怎么能设计并制造出如此诡异的导弹。”
\n
“温伯格,苏联方面你去联系,现在他们的高层已经基本接受了我们的和平宣传,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不妨敞开来谈一谈,今后咱们接收他们的科学家和相关技术时,也好有个准备。”
\n
“好的总统先生,我这就去联系。”
\n
此时的苏联领导层已经经历了大换血。
\n
苏共***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n
他在1985年3月11日上台。
\n
上任后开始主导“改革与新思维”(ПepectponkanГлachoctь),是推动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美苏核裁军谈判核心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