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此时的个人电脑产业,因为有星耀电子的参与,芯片的更新迭代速度远超此前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
\n
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4月19日提出被广大集成电路研究人员普遍认同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约18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同时性能提升且成本下降。
\n
他在《电子学》杂志(electronics 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中首次提出这一观察结论。
\n
其实一开始他说的是晶体管数量每年翻倍。
\n
但是到了1975年,因技术复杂度提升,摩尔将翻倍周期调整为18-24个月。
\n
这一版本成为广泛引用的标准定义。
\n
但是从1983年开始,这个定律不再准确了。
\n
星耀电子以每个8到14个月的速度,就发布一款最新的cpu。
\n
其大规模量产的芯片制程从1.5微米开始,就持续的维持这个更新速度。
\n
这让英特尔和amd等美国芯片企业苦不堪言。
\n
在未进入500纳米制程之前,英特尔和amd公司还是不慌不忙的。
\n
因为当时他们手上的技术储备已经有380纳米的制程了。
\n
但是当他们在1985年底,想抢先星耀电子,发布一款400纳米制程的cpu时,却被星耀电子提前1周,发布了350纳米制程的cpu。
\n
虽然这款cpu,因为软件适配问题,以及美国的市场准入问题,没有在北美地区大规模销售。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