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努力和才华,获得进入国子监的机会。
\n
然后是第三类荫监,这类人是指三品以上官员子弟或勋戚子弟入监读书的学子。严格来说,他们属于官宦子弟,也不是普通的白身。
\n
最后则是例监了,这类人是指因监生缺额或因国家政策变动、财用不足时,平民通过纳粟、纳银等方式入国子监的学子。
\n
这部分学子中有很多是普通白身,他们通过捐纳的方式,获得了进入国子监的资格。
\n
此外,国子监的学子,包括具有举人身份的学子,依旧可以参加科举获得官职。
\n
得益于严世蕃‘启思革新’政策的推行,所以这些以往熟读四书五经,在八股牢笼中皓首穷经的学子们,都被派遣到了地方任职。
\n
有举人身份的,则被派往县上当个主簿、教谕,又或者是师爷,或是偏远县的知县。
\n
一些白身,也获得了八到九品不等的官身,甚至得益于严世蕃变法的推动,大明境内,多出了许许多多的职位。
\n
这些职位大到七品,小到九品,正是用人的时候,去了就能上任。
\n
读书为了什么?不就是参加科举,得到个一官半职,然后光宗耀祖吗?
\n
最重要的是就算寒窗苦读十多年,最后参加了科举,也不一定能得到一官半职,大明朝举人多的是,所以很多人都抓住了眼前的机会!
\n
一些具备长远目光的人更是看出来,随着朝廷人口的暴涨,以后没有官做的举人怕是会更多,这个时候嫌弃八九品的小官。
\n
等到以后,怕是举人都只能做九品捕头了。
\n
当然,不愿意去做官的学子,也可以继续留在国子监内,然后学习新的知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