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刺耳的警报声中,霍桑看着宋安指尖下那片刺目的深红,心脏揪紧。这警报,是全球顶尖实验室的噩梦,更是强人工智能研究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宋安冷静的话语,彻底击碎了霍桑过往的理论体系,又以自身为引,点亮了探索未知的希望。
“传统研究,”宋安声音冰冷而沉稳,“不断堆叠硬件、优化算法、寻找新材料突破极限,这些我能提供无限资源。但霍桑教授,时间呢?摩尔定律失效,量子计算遥不可及,伦理限制也在加速收紧。
我们缺的不是算力与算法,而是一把钥匙——一把能理解信息洪流在整合临界点崩溃与重组的钥匙。这把钥匙藏在‘感受’与‘同步’中,只能通过内部体验获取。”说着,他抬起手腕,内侧银色的神经接口贴片泛着冷光,“所以,我把自己变成探针。当模型濒临崩溃,我同步接入,去感受信息流碰撞的‘阵痛’,捕捉逻辑断裂时系统自发修复的‘直觉’。这些混乱,才是最珍贵的线索。我的神经系统,就是目前唯一能‘翻译’这种混沌语言的解码器。我愿成为这台机器的活体传感器。”
宋安的话让实验室陷入死寂。霍桑内心震撼不已,所有的疑虑在宋安自我献祭般的决心前消散。他看到了未来的方向,也看到了站在深渊边缘的引路人。
“宋先生,”霍桑声音沙哑却坚定,“你深入深渊感受湍流,那需要有人在岸上,根据你的反馈调整探测方向、优化模型。我熟悉这个领域的所有难题,愿意成为解读你传回信息的人。我加入。”这三个字,是他对学术生涯的彻底献祭。
宋安眼中泛起涟漪,伸出手与霍桑紧握,这一刻,两人达成了命运的契约。“欢迎,霍桑教授,我们比你想象中更需要你。”
霍桑接着说:“我不是一个人加入。我有个七人团队,主攻高阶认知整合,在各自领域都是顶尖人才。他们能将你的‘感受’转化为切实的模型突破。
宋先生,用你的资源,给他们最好的平台,让他们和我一起,成为你的‘翻译官’。”
宋安目光锐利地审视着霍桑的决心,随即果断回应:“团队资料明早八点前发给我,宋氏‘深蓝实验室’48小时内完成专属区域部署,权限等同核心研发组,72小时内调配好所有硬件。待遇是行业顶格的十倍,保密协议我亲自签署。”
这时,霍桑的终端响起,是约翰。“教授,‘深空科技’联系我,开出难以想象的条件,还提到了您的研究和新的研究路径。这正是我一直想突破的方向。我想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