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曹真与皇帝二人对军事调度颇为熟悉,并不用看舆图和布防单,就可以直接如数家珍般的对话。但除了司马懿、董昭、刘晔、王观、王基等少数几个大臣之外,其余臣子们皆无此本领,为此曹睿不得不让刘晔在一旁解释着自己与曹真的对话,竟如授课一般。
\n
曹真问罢,曹睿刚端起水欲要润润喉咙,董昭就在一旁开口接着问道:“陛下,臣有一事想问。”
\n
“嗯。”曹睿含胡应了一声,饮了半杯水:“董公说来。”
\n
董昭问道:“不知陛下是否已经许了夏侯儒、桓范二人督军之职?毕竟陛下今年出巡之时去过了江夏和皖城两地,臣故而询问一番。”
\n
曹睿摇头:“朕只在襄樊许了满宠督六万军队之职,他是征南将军,又是荆州都监,又有在朝中西阁多年的履历,襄樊一路,没人会比满宠更加合适了。”
\n
董昭点了点头:“那还好。陛下,兹事体大,臣以为夏侯儒、桓范二人虽然各有才能,但夏侯儒用兵稳妥求安,桓范文武兼资,此二人都是将才,但若以其作为一路统帅,臣以为还需对二人考察一二。”
\n
董昭言语说的含蓄。
\n
夏侯儒求稳,就是用兵保守、恐其进攻无能的意思。桓范文武兼资,就是说他没有多少用兵履历,恐难任事。
\n
曹睿点了点头:“董公之语朕明白。伐吴是国之大事,朕不会因为夏侯儒、桓范二人与朕亲近,故而稍纵。”
\n
董昭老成持重,他与其余臣子不同,给儿孙攒下的人情面子已经足够,自己又坐到了阁臣和三公之首太尉的位子,且足够老了,此生别无所求,故而做事也超脱些,追随本心。
\n
他只是担忧皇帝一时上头,放任与自己关系极近的臣子们为帅,再出波折。
\n
董昭顿了一顿,再度发问:“不知陛下为何要征召如此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