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发的重了。”
\n
杨阜笑着应道:“臣在侍中任上也好,在光禄勋任上也罢,都是为陛下效力。太和四年之前,每年皆有百名太学郎毕业任职。最早的那一批,除了少部分补了尚书台之外,几乎都到了各军中任粮官,在军中打熬资历。二年、三年、四年毕业的这三批,也转到了各州、郡、县中负责粮草物资转运之事。”
\n
曹睿道:“杨卿能将此事做好,便是大功一件了。杨卿也是任过一州刺史的,以你看来,如今大魏征调粮草物资的效率,能比之前提高多少?”
\n
“陛下,且容臣想一想。”杨阜欠身说道。
\n
“不急。”曹睿轻笑一声:“杨卿慢慢想。”
\n
“是。”
\n
曹睿也没闲着,转头看向裴潜的方向:“朕让裴卿去做的征集立储一事的差遣,现在做的如何了?”
\n
裴潜道:“陛下,寿春两千石以上的官员,臣已将印好的问卷一一发下去了。由于截止到十月,故而还没有官员将问卷上交回来。之所以定这个十月的时间,也是要考虑到凉州、秦州、幽州、营州这些偏远的地方,从寿春一来一回,即使快马驿递,也要两月左右。”
\n
曹睿点了点头:“好,既然裴卿领着这个差事,就一直为朕盯着吧,若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和朕来说。”
\n
“杨卿,”曹睿转头看向杨阜:“估算的如何了?”
\n
杨阜拱手:“陛下,臣以为各项物资转运的效率至少增加五成!”
\n
“说说,”曹睿笑了一声:“都是怎么提高的?”
\n
杨阜轻咳一声:“若按照陛下曾经的指示来说,物资转运就是一个管理学和算学的问题。太学郎毕业之前,在太学中都学过算学和庶务,故而在县中、郡中、乃至州中的物资转运之中,会尽量寻得运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