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失败了,咱们家可赔不起。” 小刘一直在外面打工,见识了一些世面,但也变得更加谨慎。 父子俩当场就争论了起来,其他村民也纷纷加入讨论,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我觉得可以试试,反正咱们现在这样也没多好。” “不行,太冒险了,万一不行,咱们可就惨了。” “那总不能一直这样穷下去吧!” 李建国赶紧站出来调解:“大家别吵,咱们听赵教授的,一步一步来。” 赵教授也说道:“大家别着急,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选择几块条件合适的田地进行试点。”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大家决定先拿出十亩地进行机器人和无人机的试用。 然而,在准备试点的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村里的电力供应不足,无法满足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充电需求。
而且,这十亩地的归属也引起了争议,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地排除在外,担心试验失败影响收成。 李建国和赵教授再次陷入了困境。 为了解决电力问题,李建国跑到镇上去寻求帮助。镇政府的办公室里,李建国焦急地向领导说明情况。 “领导,我们村现在引进新科技,但是电力跟不上啊,您可得帮帮我们。” 镇领导皱着眉头说:“建国啊,这事儿不是那么容易,电力改造需要时间和资金,不过我们会尽量协调,争取尽快解决。” 从镇政府出来,李建国的心情十分沉重,但他没有放弃,又四处打听有没有其他办法。 而对于土地的归属问题,赵教授提出了一个公平的抽签方案。但有些村民认为抽签不靠谱,要求按照家庭人口或者土地面积来分配。 “抽签太随机了,不公平!” “就是,应该按照人口来,我们家人多,应该多分点。” “不行,得按土地面积,我们家地多。” 就在大家僵持不下的时候,村里的大学生小林放假回来了。小林在学校里学的是农业经济管理,他了解了情况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我们可以按照土地的肥力和地理位置来综合评估,然后再进行分配。这样既能保证公平,又能提高试验的成功率。” 大家觉得小林的方案可行,最终确定了试点土地的归属。 在等待电力改造和设备到位的日子里,村民们的心情十分复杂。既期待新科技能带来奇迹,又害怕会遭遇失败。 张秀英每天都在家里念叨:“这要是不行,可咋办哟。” 她的丈夫不耐烦地说:“你就别瞎操心了,等着看吧。” 终于,电力改造完成,设备也运到了村里。赵教授和助手亲自为村民们进行培训,教大家如何操作机器人和无人机。 培训的场地就在村子的空地上,村民们围在一起,认真地听着赵教授讲解。 “大家看,这个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