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王强大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张秀英虽然一开始反对,但看到李建国和王强的坚持,也开始动摇了。 “要不,就先试试?也许真像他们说的那么好呢。” 张秀英说道。 最终,经过激烈的讨论,村民们决定先引进一部分机器人和无人机进行试验。 在等待设备到来的日子里,李建国和王强每天都在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操作手册,为即将到来的新技术做准备。李建国的家里堆满了各种书籍和文件,他常常在深夜还在灯光下仔细阅读,不时在本子上做着笔记。 王强则是整天缠着胡标,通过电话请教各种问题,“胡标,这个操作要点我还是不太明白,你再给我讲讲。” 终于,设备运到了村里。李建国组织了一批年轻人进行培训,学习如何操作这些高科技产品。培训的场地就在村子的空地上,大家围着机器人和无人机,认真地听着技术人员的讲解。 一开始,大家都手忙脚乱,不是操作失误,就是对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功能不熟悉。 “哎呀,这怎么这么难啊!”年轻的小李抱怨道。 “我都搞糊涂了,这按钮太多了。”小王也一脸无奈。 抱怨声不断,但李建国和王强一直鼓励着大家。 “别着急,慢慢来,我们一定能学会的。”李建国说道。 “对,大家加油,多练习几次就熟练了。”王强也跟着说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家逐渐掌握了操作技巧。机器人和无人机开始在田地里工作,效率果然大大提高。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村里的电力供应不足,机器人和无人机经常无法正常工作。而且,一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故障,村里没有专业的维修人员。 李建国再次陷入了困境,他四处寻求帮助。他先是去了镇里的电力部门,请求他们增加村里的电力供应。 “领导,我们村现在发展需要更多的电力支持,您看能不能帮帮忙?”李建国恳切地说道。 电力部门的负责人表示会尽力协调,但需要一些时间。 就在这时,村里的大学生李明放假回村了。李明在大学里学的是电子工程专业,他主动提出帮忙解决电力和维修的问题。 “村长,我可以试试解决电力问题,还有设备维修我也懂一些。”李明说道。 在李明的帮助下,电力问题得到了解决,设备的故障也能够及时修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和无人机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庄稼的长势越来越好,产量也比以往提高了不少。 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对新技术的态度也从怀疑转变为支持。 张秀英看着自家田地里丰收的庄稼,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来这新玩意儿还真有用!” 张秀英说道。 李建国和王强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